3/14/2013

食在緬甸─ 至少還有米

    爸媽吃素,行前,以為緬甸因為是佛教國家所以能夠很方便的吃到素食,我媽跟信行寺的法師說這件事,法師卻說,緬甸信奉的是南傳佛教沒有吃素的規定,果然,點的蔬菜料理中會出現蔥蒜等漢傳佛教中認為是葷食的菜,不過出門在外只好跟佛祖請個假,發現了就挑掉,不小心吃到就算了,若是使用肉骨熬的湯也將就了,下次出遊也許帶個電爐自己煮。


    以下介紹我們吃過的食物、出現在市場路邊可以吃的東西或是和吃有關的事。

在緬甸的第一餐是仰光長途巴士客運站旁邊的餐廳,長排的兩層樓建築外牆漆成白色顏料加很多的淺綠色,許多男性服務員在外頭招呼拉客,我們隨便進了這排左邊第一間,有英文菜單,但是各種菜的名字不是很熟悉,只好指著菜單問店家是什麼菜,店家從廚房拿菜出來給我們看,最後點了一桌幾盤炒青菜配飯吃,一道菜大約1000~2000K,算是平價的餐廳,我們五個人吃了4400K。

坐著往東枝(Taunggyi,我們在Shwenyaung下車)的巴士,中途停在休息站讓大家吃飯上廁所,我在路邊攤吃了一晚澆上湯汁的米線,300K,阿姨點了一碗看起來是炒麵的黃麵,300K,上桌前,老闆還加上醬汁用手抓拌均勻,看到這景象,pipi馬上點了和我一樣的,雖然抓麵用現代角度看來不衛生,但是好像是特色菜,許多當地人會點來吃,阿姨吃了也沒事,腸胃勇健的人可以試試。

也有小販用一個炭爐和擺在篩子上的食物做生意,我們試吃了幾顆花生仁之後買了花生和玉米,兩個500K。

Shwenyaung往Bago(勃固)的巴士也停在同一個休息站,我們向路邊小販買了三個玉米和三粒包子共1000K,這個攤子還有一個炭爐上擺著油鍋炸東西,油鍋上層則架著篩子放炸好的食物,立體結構很有趣。


    娘水(Nyaungshwe)的市場(是傳統市場,寫傳統市場的話比較能想像它的樣子,但是也沒有非傳統的市場,實在不必用傳統二字形容,既然如此,卻用這樣一長串文字在括號裡解釋,真是夠囉嗦了)裡,有許多賣吃的小攤位,是適合吃早餐的地方。

有現場捏製的紫米飯糰,200K,加了某種煮軟了的堅果。

用黃豆(soybean)孵的豆芽菜很自然地彎曲著,一旁的豆腐是熟悉的白色。

不過,更常見的是黃色的豆腐,原來是英文稱為yellowbean的黃豆做成的,我叫它"黃色豆"以示區別。有個攤子上擺著一大盤凝固成塊的黃色豆腐,一邊炭火上的油鍋炸著豆腐塊,炸好後放在大圓盤上,客人買的是冷的炸豆腐,還有捏成圓球的炸豆丸,不同的豆子捏成球後油炸,這一攤的老闆說著流利的英語,我們跟他買的是炸豆丸。  


也有賣炸蔬菜丸的攤子。

一家專賣黃豆腐的小吃店,賣的豆腐沙拉中有炸豆腐塊切條和沒炸過的豆腐切條加生菜絲和鹹甜醬汁,炸豆腐口感鬆軟,沒炸過的豆腐口感像布丁, 與只吃冷的炸豆腐相比滋味更豐富。我們吃了兩次,雖然有座位,但是我們都拿到對面的麵店和麵一起吃。2月3日吃的時候直接付了錢,一碗300K,2月5日吃的時候買了兩碗沒付錢就拿到麵店裡吃,結帳時,麵家問了豆腐店的老闆價錢後加上兩碗麵的價錢說2200K,但是一碗麵700K一盤豆腐300K,兩人共2000K才對,表示疑惑後,麵店老闆以為我們聽不懂,找了附近攤子會說華語的小姐翻譯,我們跟她說,昨天豆腐是300K,最後,豆腐店的老闆擺擺手表示接受了300K的價錢。看來哄抬價錢不能全憑心情,也是一項專業啊。


麵店的一根柱子上貼著手寫的海報,寫著店名"WINT WAH"和英文菜單,櫃上擺了幾盆菜、湯、佐料和各種米製麵條,指著想吃的那種就會做成一碗湯麵。


大家各自點了自己要吃的,我點了和米苔目一樣圓滾滾但是比米苔目細長的米線,湯頭濃郁,加了蔥蒜和辣油調味。pipi說她讀過有人推薦"Shan"這種麵條所以點了,果然特別有彈性,和一般米線的口感不一樣。附送的醃菜很鹹,適合在常溫下保存。

再次到這家麵店時,我也點了一碗shan來吃。有當地人點了乾麵,我們討論著要如何點乾麵,結論是,指著別人的乾麵。(現在看著菜單海報上的英文字想說也許是noodle salad)
(湯匙上有緬文,我本來想買一個這樣的湯匙作紀念,但是找到的五金行賣的湯匙上沒有)

許多餐廳都會免費提供熱茶水,這家麵店熱水瓶的活動蓋子還都拆掉方便客人倒水,瓶口則裝著竹片編成的塞子以過濾茶葉,這種塞子在市場裡也買得到,是為這種熱水瓶量身訂做的熱銷品。桌上茶杯盤中的茶杯在客人用過之後店家會直接收拾擺回去,所以根據現代衛生觀點要先以水沖洗擦乾再用。

米店擺了好幾個鐵桶裝了不同種類的米,可以不必買一大包。也有油行賣各種油零售。

有個賣菜的攤子除了各式各樣的蔬菜還擺了一堆帶著根的長壽花,我以為菜販會賣這花是可以吃的意思,比手畫腳問了賣的人,她笑著揮揮手表示不是吃的,說不定會跟別人說今天遇到沒常識又貪吃的人然後帶給大家一陣歡樂。

一個妝化得像韓國大嬸的小販,在圓形煎鍋中加入一大匙油,再將水桶裡的麵糊水倒入煎鍋中,擺在炭爐上加熱,還蓋上一個裝了炭火的方形鐵盤,提供了類似烤箱的環境,加熱一段時間會翻面再澆上一大匙油,並將多餘的倒回油罐中,煎好後,放到報紙上冷卻。跟她買了兩個,500K,一口咬下,甜滋滋。

常見到賣橘子的,不過這市場裡的最便宜,裝滿秤盤500K。

也有賣酪梨的。

賣肉的攤子,老闆不知去向,生肉擺在也許是香蕉葉上靜靜等著。

市場外圍一側,一家名為"Linn Htat"的餐廳招牌上寫著英文表示賣著緬甸食物,我們在這裡吃了一次午餐。

我們每個人都點了一份套餐,選了魚或肉的咖哩還是炒蔬菜,和印度咖哩不同,不是粉狀香料調製,而是煮了軟爛還有一些顆粒形狀的什麼澆在魚或肉上,炒蔬菜用了許多油和很像沙茶但不是沙茶味的什麼調料炒成一大盤,都有一盤飯一碗湯,飯是不黏的那種,湯是黃色豆湯濃郁不稠,小菜六碟共用,看到隔壁桌一個人來吃也是上這六碟,一樣大的六碟,我們五個人共吃真不划算,但是吃了幾口後,大家一致認為這樣已經太多,因為每一碟都好辣,雖然一點紅色都沒有,尤其裝在有藍色花樣的碟子裡像是肉鬆的那個。還有一大盤沙拉,生菜或是水煮,原味。

點了一玻璃瓶裝的緬甸啤酒"Myanmar"大家分著喝,服務員幫我們分裝在啤酒杯中。

餐後,送上一盤看起來像是石頭糖的點心,咬下去,媽呀~不是什麼甜死人不償命的甜點,就是糖本人。


小鎮的路邊常常見到"奉茶"的亭子,架子上擺著一個兩個或三個甕,裡面裝水,用淺盤子當蓋子,蓋子上有一個茶杯供路人取水飲用,最上面倒扣一個竹編或塑膠製的籃子防蟲,如果腸胃夠堅強的話,就不必帶水壺或買瓶裝水。


芒果樹開了滿枝頭的花和剛剛結的幾粒小小果實,我爸說"長到拳頭大小就可以套袋了"。

水裡的空心菜奔放地生長著,

旁邊兩個小孩子拿著釣竿等著魚兒上鉤,

也有拿著塑膠水桶到井邊打水的小朋友。

 
    乘船遊茵萊湖那天,參觀了一個市場。

除了固定棚子的攤位,也有人蹲在地上交易著一隻大手就快要環抱的雞隻,媽看到了說"為什麼這麼小隻就拿來賣?"需要錢啊,這位太太。

一家賣像是燒餅油條和三角形炸物的小吃店,我買了油條和燒餅來吃,一個100K,油條不是酥鬆的,有點像炸過的麵包,燒餅沒芝麻,像沒蔥的蔥油餅,都好吃。

 pipi還買了一杯熱奶茶,200K,不在店裡吃說要帶走,店家將奶茶裝在原本裝著煉乳的空罐頭中,  第一次看到這麼酷的外帶杯,真是環保愛地球啊, 雖然沒蓋子拿在手上會有些許不便,但是對喜歡一次喝一點點一杯喝一整天(誇飾法)的pipi來說不成問題。

湖裡各種魚捕上來之後都做成鹹魚擺在竹編大盤子上販賣,常溫下保存魚肉,這真是最好的辦法。

 有攤子賣白色橢圓形硬脆的薄片,先秤好裝成一包包,

或是散落在塑膠布上,客人要買時再秤重。看不出來是什麼東西,比手畫腳問賣家,說是吃的,但是無法了解要怎麼吃,我覺得可能是米糊曬乾製成的,在越南吃過的是加椰子汁後變軟包了菜製成春捲。

桿秤上的砝碼圓餅狀,都生了鏽,但是市場上販賣不必太準確,所以一個賣紅蔥頭的小販用一號電池當砝碼也照樣做生意,後來在其他攤子也見到,甚至有全用電池當砝碼的,沒想到電池有這妙用,真是大開眼界。

 有個攤子擺著一簍簍的荖葉,誰會在一般菜市場買這麼多荖葉呢?

檳榔攤?不,是荖葉攤,將石灰糊抹在荖葉上加荖花捲起來吃,嚼一嚼後會產生紅色的汁液往地上吐,整個行為和台灣吃檳榔的人很像,但是吃的不是檳榔,大概這裡不產檳榔吧。嚼食荖葉的人不少,男女都有。

乾貨區有可能是米粉揉製成各種形狀後炸乾的零嘴,餅乾的口感,販售黑豆、黃豆等種子的店家以裝煉乳的空罐頭當成量杯。

我們在一家有各式糕點的攤子買了幾塊黑色方形的,100K,味道和口感像是黑糖糕。

走道中央賣花生糖的小販向我們兜售,她裝了兩片給我們說要500K,阿姨拿出200K給她,她只好接受了,好狠啊。結論是,買小吃零食什麼的不要問價錢,拿出紙鈔,看對方裝多少算多少。

 專賣黃色豆腐的店,將豆腐切塊後裝在塑膠袋中秤重,客人買回家吃。

許多賣椰子的攤子,都會將香蕉葉切割成條狀纏繞在椰子的柄上當裝飾,也方便客人提取。一個坐在攤子旁邊的老先生抽著草綠色菸葉捲成的菸,

果然附近就有一攤賣著散裝或盒裝的草綠色菸捲,每隻還貼著紙製花樣標籤,很有高級感,也許味道天然更勝紙菸,不過即使是有機栽培也不會改變其致癌本質。我問前吸菸者爸爸說"你吸過這種菸嗎?""沒有。""還沒吸過就戒了會覺得遺憾嗎?""不會啦。"

市場裡也有幾間食堂,某個食堂外擺了兩個橫躺的方形鐵桶,燒著柴火冒著煙,上面放了淺盤子,盤子上沒東西,或許是煮湯烤肉炒菜用的。

市場裡也有低頭族,一鹹魚攤母子倆津津有味讀著手中的書,兒子看的是漫畫,依尺寸和厚度判斷應該是期刊不是單行本。

遊湖完畢回到碼頭時太陽早已下山,道路昏暗,我們到離住的Bright hotel最近的一家餐廳吃晚餐,就在隔壁,名叫Miss Nyaung Shwe,一桌遊客多人才剛入座,所以點菜後等了一陣子。

    有個服務生是會說華語的華僑,說這是他表姊開的餐廳,他之前在仰光當台商的翻譯,是第一次見到不是到緬甸賺錢而是花錢的台灣人,又說不是每個華僑都會說華語,他是讀書時特別修習中文的,學了九年,因為工作經驗的關係會聽一點點台語,還說這一年物價上漲至少百分之八十,娘水有七間新的旅館正在興建,另外,菜單上寫的咖哩和印度的不同,緬甸的咖哩是用煮得軟爛的番茄和蔥頭拌炒收汁而成,再與另外炒的肉或蔬菜混合均勻,所以醬汁都是酸甜的滋味,菜或肉有各自的口感。

我們點了豆腐、茄子和蔬菜咖哩各一份各1500K,蔬菜湯麵一碗1200K,白飯四盤共1200K,

還點了Mandalay Rum,含57%酒精,裝一點點在大玻璃杯中,一杯300K,爸喝了之後覺得不過癮,阿姨也想嘗試,最後共點了四杯,我喝了幾滴,能感覺得到酒精濃度高。

牆上有瓶裝Mandalay Rum的海報。

離開娘水那天的早上,在街上逛著,pipi想上廁所,剛好旁邊一家EverGreen Restaurant有賣咖啡,決定進入屋內坐在窗邊喝杯咖啡,

我點了Cappuccino,1500K,沒有漂亮的拉花,但是當我們大肆地聊完天離開這家店時,有種剛剛在異次元空間然後回到現實的感覺。(不確定在哪條路,可能是Museum Rd (Haw St)或附近)

中午退房後到旅館對面沒招牌的餐廳吃午餐,點了四盤炒飯,一份800K,附大碗清湯和番茄切片,熟透的番茄很多汁。

幾個當地男子也進來吃午餐,開心地看著電視,原本播著一齣說緬語的連續劇,後來播了說華語配緬文字幕的中國連續劇,男主角我看過但是不記得名字,劇中一只很會滾的戒指逗得大家笑呵呵,這劇中人的穿著打扮開的車大概會讓人覺得中國人過得很好吧,不知道台灣的戲劇會讓人如何想像台灣呢。

往Bago的巴士停在一個休息站讓大家上廁所和買東西吃,小販的扁擔挑著炭爐和裝滿包子的大鍋子,還不餓所以沒買。

休息站的賣店賣著一包一包像是蜜餞的零嘴,也有抱著籃子的小販,賣著一樣的東西,詢問價錢都說是一千。

山路完畢後,停在櫻花飯店前,我在店門口旁邊的米線攤吃了一碗湯麵,500K,油蔥酥很多,爸媽在裡面吃的炒麵是一碗900K。

到了Bago,一番波折後坐上往大金石的雙條車,凌晨在一家停電的食堂上廁所和吃東西,店家用裝電池的檯燈照著做餅的工作檯和爐子,我點了一個餅和咖啡,雖然廚房正做著餅但是上桌的是放涼的,不過仍有清晰的麵香,點咖啡時,服務員說是"nescafe",我想應該就是即溶咖啡的意思,果真如此,不過杯底加的是煉乳不是糖。吃到一半,電來了。

在卡車上等著發車前往大金石山腳時,發現車站裡一家雜貨店店名是"FAMILY",應該不是世界連鎖的那家,也沒有集點換贈品的活動。

往仰光的巴士沒停休息站,但是暫停時有坐在窗邊的乘客向在車邊兜售的小販買了一串豆薯,一片一片撕除外皮後生吃,我爸有種豆薯,但都長得很大顆而且是煮成湯來吃。

到了仰光的長途巴士站,等大家上廁所時,看到一旁的攤子掛著一串串的零食包,牌子"Oishi"音似日文的"美味",我以為是緬甸的品牌,後來在曼谷看到這個牌子的廣告,所以有可能是泰國的。

仰光市中心的夜晚,不確定是哪條路,大約是從住的Daddy's home往朝市(morning market)的路上(Anawrahta Rd),一支一支從樓房一樓屋簷伸出的日光燈照著路邊的香蕉攤,買了一串1000K,早上經過這裡時,多了其他攤子,香蕉攤還在,難道是二十四小時營業?

在附近隨便走,想找賣飯和菜的,大部分的餐廳是印度料理,終於在某一條路邊發現一攤自助餐,一盤一盤的炒菜或肉的料理,買了幾種炒青菜和飯帶回去給爸媽和阿姨吃,共2200K。第二天晚上在某一條大馬路邊的人行道上發現它,買了900K的飯菜,原來這樣的攤販會換位子,能找到真是靠緣分,不過待久一點應該可以發現一些規則吧。

對面另一個攤子賣的是包了豆沙或什麼料的煎餅,看製作的方法有點像是泰國的香蕉煎餅,但是餡料不是香蕉,而且不是甜的,一個500K,我買了兩個,餅皮酥脆餡料味道特別也可口。老闆很害羞,我拍照的時候他揮揮手,我以為是不給拍,後來他指了指煎餅,才知道是不要拍到他但是要我拍他的產品。在曼谷工作的表妹說,在泰國賣香蕉煎餅的多是緬甸或寮國人,不是泰國人。

    與這天剛從台灣來的沈沈、judy、phebe和jessie約中午在Feel Myanmar Food見面,因為錯看比例尺,以為很近,決定走路前往,加上中途許多有趣的事物阻礙了前進的速度,花了三小時才到。

路邊,載滿水桶的三輪車,可見緬甸人也有買水喝的習慣。

賣涼水的攤子,杯中粉紅色和鮮綠色的飲料,讓我想到泰國的奶茶。

一個阿婆的攤桌上擺了幾袋和幾串綁成山形的綠色錐狀像是種子的東西,一堆人圍著要買,不知道是什麼。

路邊一樣有許多沾了灰白點點的荖葉攤。

 一個小比丘尼坐在椅子上,幫忙扶著桌上中間裝了刨刀的小椅子,老闆抓著一個大冰塊來回推動,刨下碎冰在小椅子下的盤子中,然後淋上糖漿。

有人挑了一盤裝在草編盒子中的草莓販賣,包裝有種強調自然的店舖追求的氣氛,可惜草莓本身賣相不佳。

賣著切片西瓜的水果攤蓋了一層透明塑膠布避免蒼蠅塵土汙染。

媽媽看到黃白色的水梨想吃,買了一個,600K。

中午了,小孩子放學回家,許多大人聚在路邊攤的矮桌邊吃飯喝茶,開心聊著。

人行道上,樹下,都是擺放餐桌的好地方,

開著賓士車的人,也將車子停好,躲入低矮帳棚下享受午間時光。

終於走到位在124 Pyidaungsu Yeiktha St.的Feel Myanmar Food,看地圖是在轉角,但是旁邊還有其他餐廳,而且外側搭了一些棚子擺了座位遮住招牌,問了路人才找到的。

phebe、沈沈、jessie和judy已經在裡面等了我們一個小時了。服務員帶領我們到擺滿各種菜色的的長桌前,為我們解說是什麼食材,然後將點的菜記在紙上。回到座位後,利用等上菜的空檔,大家拿出買的LP拍一張合照,因為緬甸旅遊手冊只有這一款,這一大團十個人共買了五本,持有率好高啊。

因為爸媽吃素,點的大部分是蔬菜料理,炒或是燉煮,椰子飯椰香濃郁和鬆散的米粒很搭,白飯裝在大鍋中上桌再自己添在盤子中,附的湯是黃色豆湯,還送一盤燙青菜搭配醬料,大概是正值乾季,爸說菜比阿嬤的皮還老。

每個人都點了一杯果汁,我的是西瓜汁,連果渣都保留的原味天然。

    平均分攤餐費,每人5400K。

餐廳內的廁所可能是在打掃,服務員引領我到隔一個餐廳的冰店上廁所,看招牌發現店名相同,是關係企業吧,吃完後決定來上一杯。我和爸點了芒果和奇異果各一球分食,2200K,乳化均勻的口感。冰店沒冷氣,正吃著冰時還能消暑,吃完馬上被熱氣包圍。

晚上,又在Anawrahta Rd上覓食,一個攤車上擺了幾個不鏽鋼鍋子,上面的盤子上裝著炒麵和方形包著碎肉的餡餅,各買了一份,各1000K,我們的座位是旁邊靠房子的矮桌,即使現場吃,還是裝在保麗龍便當盒中。

碎肉餡餅切成塊加生菜絲一起吃,餅皮有彈性。

炒麵調味很重。

    前一天,看到路邊的茶攤生意興隆張望了一下,一桌客人問我們哪裡來的然後說這茶攤好而且很便宜,還用小湯匙挖了一口大概是糯米做的茶點要給我們吃,那時因為要趕快把飯菜帶回旅館給爸媽吃所以謝過。

這天,吃完重口味的晚餐後來一壺茶,剛好。茶水料理台跨在水溝上,矮桌子矮椅子擺了幾套在路邊,都坐了客人,還好靠牆還有一桌空位。 

什麼話都沒說,直接上來每人兩杯茶,一杯底部厚厚一層煉乳放了一隻茶匙,一杯只有茶水,最後才擺上一壺茶水,茶不濃,煉乳很香,不要一次攪開的話甜度剛好,共500K。

我們住的Daddy's home的早餐一天西式一天緬式,緬式的是擺在淺盤子裡的麵條湯加半顆水煮蛋,微辣,還有木瓜或香蕉,飲料選紅茶或咖啡,紅茶是立頓黃牌茶包,咖啡是煮的。

和住處同一條街(Kon Zay Dan St)的一家冰店,經過幾次都看到不少客人享受著清涼,雖然無緣吃上一碗,但是看到店家將店內各處和擺在路上的桌椅都擦拭得閃閃發亮,客人離去時還將椅子擺得整整齊齊,應是注重衛生也有好味道的冰店。


 也在同一條路上的朝市,裡面用木板釘成一間一間的攤子,依販賣種類分區,肉品區的地面有些積水潮濕,擺在一旁的枕型竹籠裡裝著活跳跳的雞。

已經剝好皮的生肉或吊掛在鉤子上或切塊擺在不鏽鋼桌上。

擺在綠色方型塑膠籠子上的雞和在娘水看到的一樣小小隻。

同一條路走到底,有一間名為"City Center"的購物中心,沒有要買什麼,只是想看看這樣的非傳統市場會賣些什麼,一樓左側擺了許多衣桿賣成衣,周圍一格一格的店鋪中賣鞋子、包包和樂器的店還開著,其他則是人去樓空只有貨架或四壁,右側的超市則比較有人氣,各式雜貨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小包裝的米,牌子名為"Beautiful Myanmar",有許多不同種類的米, 

中間一排貨架賣著泡麵,出前一丁一包450K,還有寫著正體中文字、緬文和泰文的品牌,看來如果要待久一點,也有能解鄉愁的食物。

返回旅館途中,一堆香蕉葉裁成長方條成綑成堆,不知是何用途。

旁邊一家賣著切成一片一片包裝在透明塑膠袋中的吐司,因為阿姨想吃所以買了一小包,200K,是工業化的產物。

近午,想在出發前往機場前先吃個午餐,向冰店對面一家賣炒麵和湯麵的小販點了湯麵和炒麵,各300K。



    吃完麵,付了錢,店家跟我說"See you tomorrow",我跟他點頭微笑,忽然有點感傷,就要搭機離開緬甸,明天不可能見面了,應該說"bye bye" 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