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跟旅館(P Guesthouse)櫃檯說我們決定要包車到泰緬邊境的三塔山口及一些景點,約在這天早上九點。
先到對面的Grape Cafe吃早餐,包括咖啡
這是我們包的車,司機先生自己也有一家民宿
三塔山口
三塔山口果真有三個塔,這附近地區以這三塔為標誌符號
停在旁邊的車
對面就是緬甸,原本外國人可以在此申請到緬甸一日遊,可是最近不接受泰國人以外的外國人,這個消息民宿櫃台前一天就已經跟我們說過了,但是還是想來確認一下,看了告示才完全相信,決定明年直接去緬甸
我們看的是英文告示,這緬甸文告示是給緬甸人看的
旁邊的賣店有小學生用的寫字板,石板做的,還附一支石筆,我和Judy共買兩個,一個好像四十泰銖,因為很想要又無法買大量所以價錢殺不下來
賣蘭花的店,將蘭花用繩子掛在竹竿上
有人祭拜這三塔,泰國人祭拜時會脫鞋跪拜
吃午餐
米粉湯
免費自行取用的熱茶
圍牆另一邊就是緬甸,這裡的商家有緬甸人也有泰國人,圍牆兩邊可以自由來去
用廢棄輪胎做的花盆
途中一片漆樹林,司機先生說他也有自己的漆樹林
這不是採漆的季節,但是樹幹上有採漆的痕跡
有洞窟的寺廟
爬上旁邊的洞口
原來是一個鐘乳石洞,步道階梯用木條架設,很樸素
說明牌只有泰文
只以日光燈照明,仍然可看出鬼斧神工
有蝙蝠的大便,看起來濕濕的
有一群蝙蝠在休息
一平台上擺了一尊佛像,前面鋪著墊子方便跪拜
和之前參觀過的鐘乳石洞相比,這裡沒有炫麗的聲光效果,沒有詳細的知識說明,也沒有對某些特殊形狀的想像,只是簡單的呈現一個鐘乳石洞原本的樣子,真自然
洞內的燈開關在這裡,進去前先打開,離開時也沒別人進洞就關上,並投錢贊助電費
溪邊
溪邊搭了取多涼亭,是小餐館的"雅座"
這些應是鋪在涼亭上的席子,大概是清洗後正晾著
也可以租個橡膠圈水上漂
看涼亭的數量,應是個泰國人愛來的休閒場所
曬生肉乾
我們也坐下來,用我帶來的泰菜卡片及比手劃腳點餐,忘記一個半小時前才吃了米粉湯
水很淺
雞肉一份就這麼大盤
泰文帳單
有高塔的廟
這座塔在我們住處可遠望到,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此時整修中
進入寺廟要先脫鞋
法師在鷹架上為窗框塗上黃色油漆
殿內有海報描述佛陀的故事
堆放許多金色的佛像,或站或坐或臥
賣食物的小攤車
又一座寺廟
屋頂金亮
大殿內有一對鳥(?大象?),被掛上成串的紙鈔
前面擺著釘書機,原來是來訪參拜的信徒將奉獻的錢一張張釘上去的
我也湊個熱鬧釘上二十泰銖,祈願旅途平安
也可以將硬幣包起來掛上
供奉的應是某位得到高僧,依他的樣貌做成的偶像好像真的有人坐在那裏一樣,不敢近拍
信徒們擺在供桌上的祭品包裝成一桶一桶的
有手電筒、雨傘和各種清潔用品
木橋
一上橋頭就看到一個箱子,裡面有錢,外面寫了一些字,字是泰文看不懂,大概是要求捐獻,不知用途是用在修橋還是別的
橋下民宅
水上人家
橋用木頭木條搭成,簡陋粗糙原始,兩邊卻有路燈
腳踏車經過,木橋面喀啦作響
還有突出的平台可以坐下休息賞景
水裡有許多狸藻
橋板縫隙大,可以看到橋墩是由相接在一起的樹幹做成
一端正在進行整修工程,橋上工人用繩子拉橋下用船載來的木頭
藍色的是船,有新木板釘在橋墩之間
修橋的木條在現場才一邊量一邊對一邊切一邊磨一邊推一邊釘,純手工打造
一群人買菜回家,從影子可以看出這橋還真是歪七扭八
平靜的湖面
曬菜和蘿蔔乾(?)
司機先生說他在一家收容照顧戰爭中流離失所的孤兒寡母的機構─Bann unrak─當義工,問我們要不要去參觀,因為來之前就知道有這個地方並帶了pipi收集來的筆記本鉛筆擦子等,所以就請司機載我們去
這間是用自己織的布做衣服包包等來販賣的工作室,藉此培養謀生技能及支應開銷
主建築,行政大樓活動室及女孩房
左邊草屋是有幼兒的媽媽與幼兒同住的房間
運動場上有人在玩用腳踢的排球
興建中的男孩房
織布工坊裡織成的棉布
用傳統的織布機織布,看到這畫面就很想買
狗屋
儲水設備
分組分配輪值工作的板子
孩子們拿著餐盤吃晚餐或是玩耍聊天
有男孩在這裡練舞,Hip-pop
為我們導覽解說的女孩,說英語有自己的文法
這房間販賣自製的服飾配件,我們在此買得欲罷不能,覺得在這裡消費比自己帶東西來捐贈更有幫助,在這裡當志工也是
快六點半了,終於讓司機先生回家,我們自己逛菜市場
買了一包咖哩粉,我放在隨身包的外袋中,不時灑出一點
買香蕉煎餅,這攤生意好等了很久,看他製作過程,覺得應該很油很甜,但是還好,口感和味道都佳
又吃米粉湯
這是司機先生自己開的民宿,J Family,遇到一個台灣人說他住在這就來參觀一下,因為名稱和激激小子專輯名稱相同所以拍下來做成明信片寄給透子
又去喝了咖啡
我買的布製品,還有一件一片裙
原本不覺得這裡的寧靜安詳有什麼特別的,
但是後來去了北碧和曼谷,
才了解為什麼白人退休後會在這裡長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